
时间:2022年3月19日
地点:自贡汇东音窠声音工作室
主题:诵读文化
谈话人:
刘仓盐:以下简称“刘”,配音员、声音工作者
钟永新:以下简称“钟”,蜀学专家、巴蜀文化学者
钟:为何您取名仓盐呢?
刘:取名“仓盐”,是因为我的父母(笔者注:刘仓盐父亲刘源林先生是战斗英雄),20世纪60年代从海军部队转业到自贡支持地方建设。那时候自贡是四川相对艰苦的地方,父母放弃成都重庆选择了这里。兄弟姐妹里面,只有我出生在盐都自贡,仓字辈,故而父亲给我取名“仓盐”,带有纪念意义。
钟:可否介绍一下您的专业学习经历?
刘:我毕业于自贡师专音乐系(今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不过在学校学习时期我不太“听话”,带着“思想”去学音乐,当时有些教学方法现在看来并不太科学,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或者路径。后来,我自己从事播音教学工作,深知给学生建立自信对于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学生不自信往往是因为没有建立自身闪光点,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传授专业技巧,逐渐激励对方看到进步,进而在专业上树立自信并影响促进文化学习和追求美好人生。播音专业比较靠天赋,但我不太看中学生的嗓音或者身高条件,我觉得通过学习让学生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意义,没有愚蠢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只要热爱生活、喜欢播音的,都可以来我这里学习。
钟:大学毕业后的音乐教学和音乐工作经历情况如何?
刘:毕业后,我分配到卫坪农中教书两年,住在一个昔日盐商“王家大院”的厢房里。卫坪农中地处城乡结合部,不算是很偏僻的学校,但好多民办教师都住在大山里,他们深夜三点就得起床,摸黑山路步行三个多小时到学校辅导孩子们早读,每天如此,他们也深深地感动着我。感动我的还有乡村淳朴的孩子们,在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的八十年代末,黑白电视里播放的新加坡电视连续剧就是他们唯一的娱乐,我想,音乐教育的本意不就是让学生感受美好,进而快乐生活吗?我丢开课本,孩子们想唱什么,我就给他们踩风琴伴奏。《人在旅途》《星星知我心》等,每个孩子都会唱,音乐课让乡村孩子的眼里放出了光芒。
两年后,调回市歌舞团任歌唱演员。农中上空再无歌声。
后来,我停薪留职去了广东闯荡搞乐队,再回到自贡。由于当时电视台急需从事音乐包装的人员,于是参与制作片头音乐、盐都播报、纪录片、音乐编辑、名城风景线等,干了好几年。2004年,担任盐都音乐台的总监,把“997盐都音乐台”办得风风火火。应该说广东打工的经历磨炼了自己,敢于拼搏不讲条件的做事风格也得到了领导和听众的认可,直到担任广播中心主任。
钟:那么您是如何走上配音及诵读之路的呢?
刘:音乐,没有更高的选择。由于我的内心一直很喜欢播音配音,还记得第一个播音作品就是钟育平大哥让我配音的一场足球比赛报道,现在再听当时的配音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我不怕嘲笑,追住身边的老师们请教学习,谁没有过丑小鸭的经历呢。后来去了中传进修,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坚定了自己热爱播音事业的决心!
钟:有无比较满意的配音方面的代表作?
刘:配音方面的代表作:我给西昌电视台2013年开始录制的《风雨涅槃路》电视专题系列节目配音,共300集,每周一集,每集配音量三千字左右,得到巨大锻炼,更是一段难得的艺术实践。
钟:如何理解认识“诵读”?
刘:诵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表达,与所有艺术一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技巧是有形的,而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是无限的,读到最后拼的就是诵者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高度。这里的语言是个广义的概念,其实“无声”也是一种语言,即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另外还有“肢体语言”,它也是诵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好的诵读是能赋予文字生命,直击人心的。当然想要通过诵读打动受众,一定要从声音的可塑性训练打造开始。
钟:能否分享一下您的诵读经验?
刘:诵读训练分三个维度,“气、声、情”。气息是元帅,声音是士兵,情感是灵魂。
“气、声、情”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技巧逻辑,光有气有声没有准确的情感支撑,就是炫技,但光有丰富的情感却底气不足或口齿不清当然就更不可取。
关于最后一层“情感表达”也是有一套科学的技巧来支撑的,比如“内三外四”技巧,其中“对象感”这个内部技巧就是在诵读时要求我们要有倾诉对象,是跟一群人诵读还是跟一个人窃窃私语,是在户外还是在室内,每一种场景诵读的状态都不一样。当然找准了诵读的语境语气,更重要的是对方听到你诵读后的反应,这才是“对象感”技巧的要义。
此外,大家都在追求美妙动人的嗓音,这就是“术”的范畴,而“术”需要通过长期专业的训练,比如,“胸腹式呼吸法”。
钟:至今个人比较满意的诵读作品有哪些?
刘:作品能在央视播出应该是每个声音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我配音的自贡城市形象宣传广告片《自贡,一座有盐有味的城市》、纪录片《梦回眉州》《最有盐味的中国味》等均在央视播出,《邓小平》《范长江》近期有望四川卫视播出。
钟:有无开展过诵读文化教育传播活动?
刘:我与大安区工会合作的《声动大安》诵读公众号,已发表学员作品三百多期,吸引了不少中小学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报名参与。另外,也受邀举办过由自贡市总工会主办的全市职工诵读培训讲座。
通过《声动大安》,培养了一大批诵读骨干,他们开枝散叶,让更多的人爱上诵读并在各方舞台展现风采,指导的学员获四川省直机关“ 铿锵廉音 ”诗文朗诵会荣获一等奖、四川省第二届职工诵读决赛铜奖、川渝“阅读之星”银奖、自贡市第三届职工诵读决赛冠军等。
钟:最后请用几句话总结下您的诵读感悟?
刘:诵读已成为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要用最有盐味的情感跟大家一起用诵读感动于世间的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