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新:【品书录】自贡盐商仁善精神的经典叙事——王明亮《盐场巨擘王德谦纪事》读后感(2021)
2021-07-16 16:28:23
  • 0
  • 0
  • 4

钟永新

  四川自贡以“千年盐都”而卓称于世,盐业研究风气浓厚,盐场文学欣欣向荣,古往今来留存的盐业诗文歌谣赋蔚为可观。

  从现代作家王余杞的盐场小说《自流井》全景式描写自流井盐场,开创中国现代文学盐小说写作的新视野以来。至当代,本土以“盐”为题推出的文学类书籍已不下二三十种,如《银城故事》《旧址》《盐商世家》《盐马帮》《盐店街》《川盐世家》《盐场春秋》《盐都》《大盐商》《仁商》《盐神》《盐枭》《慎余堂》等,共同构成为自贡市具有独特文学价值的井盐文学现象。

  小说作者既有文学名家,如作家李锐(李四友堂后裔),也有文学后劲,如罗松(阿来工作室成员)等,内容选题多以晚清民国时期的盐场故实为主。以盐场人物命名推出的小说则有青年新锐作家李华《爱国盐商余述怀》,再有乡土纪实作家王明亮《盐场巨擘王德谦纪事》,所写两人(王德谦、余述怀)皆为近代时期自贡盐场的大盐商,抗战捐金运动时都有一掷千金的惊人之举,此也成为自贡人民支持中国抗战的历史见证之一。

  近日,首部以王德谦为题书写的长篇传记史话《盐场巨擘王德谦纪事》,由自贡籍作家、王宝善祠后裔王明亮先生,通过十余年的关注搜集,再经几年精心打磨,尤其得到素有“盐都文侠”之称的邵光滏先生资助和诸多友朋支持,2021年初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获阅该书,感慨良多,略述如下:

  一、盐商精神传承的纪实之作

  近年盐场题材的小说较为流行,或以儿女情长缠绵,或以核心人物纵横,或以视觉方式演绎,成为社会民众十分关注喜爱的书籍,进而被影视剧本看好,但被遮蔽其间的盐商作为见识乃至精神世界往往展露甚少。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版物《自贡文史资料选辑》《自流井盐业世家》等文史书籍影响至今,坊间熟知的即为四大家族,乃富可一方、奢侈豪华的盐商模式,今还有自贡市盐商文化研究会编辑《盐商文化》近30期,书名以盐商为题,内容实包罗万象,不仅仅介绍盐场商人往事。再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曾小萍教授历经十年打磨完成《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研究专著,让学术界对清末近代出现在中国西部内陆小城自贡的盐业经营群体有了进一步的清醒认识,该书主要从学术角度来分析研究中国近代城市自贡“以盐为生”的城市发展特色,目前超越曾小萍的作品尚难以出现,不少只是堆砌资料之作,或者二手材料翻新,但却也寓示着自贡盐场文化地理史蕴含着良多探讨空间。

  与大众化小说文史视野不同的是,长期从事纪实人物报道与乡土文学创作的自贡作家王明亮,历经多年发表单篇文章,最后修订增补完成故事史话王德谦纪事,为盐商题材写作带来诸多新气息。

  通阅本书,王明亮先生力图将王德谦生平事迹完整鲜活及最大可能的复现于史海深林,分为故事版与史话版,并整理出王德谦年谱与艺文作品。书中收录不少珍贵稀见的资料,如收藏家杨源、陈桥等有关王德谦盐号的文物藏品,以及冯玉祥再访大安寨的记者现场报道。阅读间能深深体会到以王德谦为代表的自贡盐商精神,即勤俭行善、仁义大德的“自贡好人”典范。

  故事版读来宛转曲折,史话版则发人省思,本书虽非浪漫曲折的小说精彩,亦非学理深度的解释阐析,却真实做到平民化的读本写作,其著书意义还会久远传诵下去,成为地域历史名人写作的经典叙事。


  二、盐史价值写作的人文之光

  盐业创作浩如烟海,历代有识之士整理汇编的盐业书籍收录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盐业艺文,至近现代小说领域仅见数本涉及,其中以自贡盐商王三畏堂后裔王余杞的小说《自流井》为代表。今则出现多版本的盐史盐话,而借盐场题材如何擦亮自贡的人文之光却是每一位作者必须思量权衡的选择问题。

  王明亮的写作便体现出渐具个性的创作风格,其乃自流井盐业世家后裔。数十年以后,家族历史的印记或踪迹早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原始资料及实物人物消失不存,要将之重拾拼接起来,可谓挑战难度极大。

  笔者认为,其作品启示大体可归纳为两点:

  1、深入家族之内部世界的观察搜集

  正如文中后记提到致谢的民间百姓、王家后人名单,正是数以百计的王氏家族后裔及热心公益人士多方面的支持协助,才得以能搜集到如此多的口述回忆和原始文献资料,从而初步建构起王德谦“盐场巨擘”的人格形象。

  由此启示,盐史写作者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家族内部,无论盐官盐商、盐工盐农,乃至盐井盐灶、盐区盐街的社会微观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掌握到更多真实可信的资料作为支撑,而不仅仅是受限于坊间传闻及公众常识内容。

  2、文学与人之精神境界的融合补充

  作者乃有多年文学创作经验的王明亮先生,采写过大量原生态的民间生活与基层人物,作品非常接地气,风格多元统一,充满蓬勃气息,如同其所办的文艺百花网。

  此外,王明亮还创作完成向路遥致敬的乡土文学“坳口三部曲”,著有“自贡盐场三部曲”的续篇《天车盐船》《盐花》等。写过诗歌散文、剧本小说、民谣歌曲、文史人物、报道新闻,同时长期主办各种民间文艺、文艺评论、文学刊物,编辑经验与社会实务活动经历丰富,得以结识各种文化人物,综合能力突出全面,从而能够别出心裁的将人物故事与史传研究相结合起来创作。前部分的突出亮点在于可读性,着力表现王德谦从少年到中年至晚年的完整经历与精彩瞬间。

  通过本书的两种版本,昔日神秘未知的大盐商王德谦回归到民间大众。书中不乏惊心动魄的传奇,又述及感人肺腑的故事,如灾荒时期王一爷与米飞子的故事,令人不禁深深感叹。

  后半部分主要为王明亮的研究心得,不是纯学术视野的理论辨析,而是带有文化思考的社会观察,如研究自流井盐场首富坚守的仁义公善准则,指出大时代历史背景下,王德谦可谓是家族命运融入民族大义的场商典范,此与自流井王宝善祠的楹联家训相承相袭。此外摘录引用时人王余杞、冯玉祥、曾仰丰、何伯康、刘仁庵的评语,尤其时任民国自贡市长的刘仁庵把王德谦比喻为“光明灯塔”之一,更是形象深邃的概括出王德谦精神的文化意义,

  由此可见,要留下传久之作,无论专著单篇,皆必须在充分搜集资料后,精炼概括出思考观点,文章简洁不失深度,评论客观兼有理性,方可写出具有文化史与文学史双重价值的作品。


  总之,王明亮先生历经社会生活的碰撞洗礼,仍能坚守文化理想殊为难得,尤其当面对昔日家族祖辈的荣光伟业,进而思考王氏家风家训以及自贡盐商精神的当代价值,努力践行完成此部为自贡盐商王德谦立传之作,其人其事其书令人敬仰。


  2021年3月9日初稿,7月15日修订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