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存游学的盐工奋发精神传承——钟永新社科成就及文史学术初探(2019)
2019-09-27 12:18:51
  • 0
  • 0
  • 5

王明亮

  摘要:近年学术文化界,四川自贡籍作家学者钟永新,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赤诚的家乡情怀、忘我的学术探求,活跃在史林文苑,不断推出人物、城市、史传考证,抢救诸多人文史料,报道评介大量文化现象和文化名人,完成诸多文化课题,本稿对此进行初步整理,以研究其学术缘起和学术经验与特色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字:文化游学 社科学者 钟永新

  作者简介:王明亮,性别:男,职称:助理经济师。学科领域:民俗学,研究方向:民间文艺、乡土文学、红色文化。


  一、引言

  自贡是座因盐设镇建市、诸省移民经过一代代艰苦奋斗而建立起来的崭新城市,这座城市特有的盐工和盐农,在开疆拓土、城市兴建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正因为自贡先民是盐工和盐农这样的特殊劳动群体,他们勤劳坚韧、团结互助、忠勇善义、崇文创新,才将这一坚强性格与精神秉性传延下来。

  自贡历代涌现的盐工百匠、农工农师、文化名家、革命英雄,在此不再赘述。这里,将以笔墨侧重于自贡盐工盐农、革命英雄坚强基因和优秀品质,培育的红色文化和坚强后辈们。其中,近年芸芸众生奔忙房子车子票子的年份,突然出现一位像文化傻子、文化赤子、文化举子的盐工后人,笔名“钟子”的文化游学青年钟永新,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赤诚的家乡情怀、忘我的学术探求,活跃在史林文苑,不断推出人物、城市、史传考证,令人为之大振惊呼。

  钟永新,1974年出生,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沿滩镇人,毕业于今绵阳师范学院政史教育历史专业和今成都理工大学广告装潢专业。2001年进修结束后,曾回家乡自贡从事网络技术工作,依托自贡在线创办并主编《网上自流井》。

  后到成都、上海担任设计师,最后再赴北京从事文史采编和教育培训工作。钟永新出川到文化名城工作,不只是工作挣钱,还在于学习自修,于是开创了他学术活动中的一大特色亮点──求存游学。他先后在北京海淀文化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各级高等学府和学术机构旁听游学,以分秒必争、人文必考的态度,博闻详录、潜心研习,积累了大量的走访实录和写作文稿。


  二、人物史传研究成果引人注目──学术领域与学术成果

  钟永新具有独旅苦行,游历各地的考察特点。首先地方广阔,不管名城古镇,还是偏远小地,几乎走遍了全国的山山水水;其次文史浓厚,名胜遗迹和人物故里作为游历考察的重点,构成为斑斓跌宕的中国民间文史考察图录;再次民风璀璨,各地风土人情、特色工艺囊括其中,形成一部中国民俗文化游记实录。其文史价值、科技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不言而喻。统观他的学术领域与学术成果,大致可以做如下分类。

  (一)地方史研究。

  1、自贡文化,已撰写百余篇文史掌故及实施自贡名家口述系列,提出“自贡历史人文地标区(自贡沙湾文化历史核心区)”及自贡教育抗战遗址群。

  2、巴蜀文化,撰写百余篇巴蜀文史掌故及实施巴蜀文化访谈系列,开展北京蜀迹录(北京巴蜀文化踪迹)及寻蜀记系列,提出“巴蜀文化振兴在于续出文化英才”(蜀学振兴在于续出人才)。

  (二)专业史研究。

  主要体现在盐业文化(盐学研究)方面,撰写百余篇,披露众多近代自贡盐场珍贵文献资料。

  (三)学术史研究。

  以蜀学学派(蜀学研究)为中心,已整理撰写近30篇蜀学史料及开展蜀学访谈系列,提出新蜀学堂与新蜀学观。

  (四)人物研究。

  宋育仁研究(撰写《富顺才子宋育仁及其研究》,编有《宋育仁研究随笔》);

  李宗吾研究(撰写《近代文化学术视野里的李宗吾》,编有《李宗吾研究随笔》);

  张之洞研究(撰写张之洞与四川尊经书院及张之洞蜀游诗及张之洞南皮故里寻访记);

  顾炎武研究(撰写陈祖武谈顾炎武及访北京顾炎武祠旧址感怀及顾炎武昆山故里寻访记)。

  (五)教育研究访谈。

  清华访谈系列(何兆武谈清华学风、黄延复谈清华精神、胡显章谈清华风格);

  北大访谈(王岳川谈北大精神与中国文化气象);

  南开访谈(张元龙谈南开张伯苓教育思想与自贡蜀光中学渊源)。

  (六)文化研究访谈。

  涉及考古博物、中外交流、艺术创作、人文精神、国学思想等,提出文化三维度(振兴乡村、公园城市、精英人物)及文章五元素(史感、哲思、文笔、艺景、语意)的观点。

  (七)文化地理学及历史地理学研究。

  已搜集考察全国300多个城镇乡村资料,分为名人记、名城记、名山记待整理修改和比较研究。

  (八)乡土文化及文学研究。

  釜溪河沿河步行考察,以文化人类学研究视角重新审视自贡地区盐井河民俗文化;

  沿滩文化,古镇研究及引入文化地理学方法探讨长江文明系列的场镇文学现象。

  (九)其它文化领域。

  开展史学理论研究的学习实践,史学书评系列将陆续推出。


  三、乡间搜寻发掘文史求知新路──学术经验与学术方法

  钟永新有太多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三句话不离文化学术,说完话办完事,转身要走人,留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一直在移动,一直在城际间移动,没有歇气,不知停顿。何时结束一个地方,何时开始一个地方,都计算得非常清楚,如同赶考一样分秒必争,环环相接。也像一个出征的战士,坚定果敢地向他要考证的乡镇或路段急急奔去。他主要是通过广泛读书,深入考究,对比分析,将地方资源或历史价值挖掘突现出来,其学术经验这里总结有以下几方面。

  (一)打下扎实基础。

  要做学术研究,必须要培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如要有精阅上千种书,泛阅上万种书的阅读量基础,还要有基本的音韵学、校雠学、版本学、训诂学、文字学、目录学、文献学、方志学、博物学等知识积累。

  (二)保持人文情怀。

  要努力不为名利诱惑所吸引,甘坐冷板凳,潜心做学问,在各种打压和挫折面前,能够保持延续多年来形成的文化情结与人文情怀。

  (三)不断学习领悟。

  对于未知领域和了解不多的课题,要制定目标,补学提高,以获得新领域的新知识,避免说外行话,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实地考察调研。

  不做书斋里的学问,要走出去,做扎根大地上的学问家,有意识有选择的进行田野考察,并形成不同介质的资料方式记录保存,要能够善于与各种人士往来,获得第一手可靠资料。

  (五)要有问题意识。

  读书和考察要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为既有的观念和资料所左右迷惑,从中注意发现不为人知和存在空白遗漏的地方,从质疑到考订,最后形成有说服力的文字。

  (六)主动写作训练。

  勤奋写作练习,自觉有意识的勤奋练笔,不断修改完善,搜集到的资料要及时去整理,或正式投稿作为成果发布,或以文会友参加论坛宣读,从而不断提高写作灵感和手感。

  (七)拜访请教名家。

  不管年长年少,只要有可学之处,都要充分利用机会联系去拜访请教,通过采访或摆谈及互赠图书方式,学习别人的成功治学与创作经验,扩展自己缺乏的文化领域知识,得到一定的共鸣感染。

  (八)资料搜集整理。

  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层级的图书场馆与私家藏书查询分析,通过访书得到珍贵资料;二要有课题有主题的精选购买纸质资料,形成自己的阅览室图书馆;三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各种开发开放的数据库,合理合符规则的方式利用。

  (九)接受诚恳批评。

  由于知识有限与更新等原因,对指出的资料错误或观点结论不足,要客观理性的分析接受,虚心接受批评建议,如果是恶意攻击则要以作品和科学手法灵活的善意的回应。

  (十)学科综合利用。

  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有文化比较的思维方法,不局限于浅显的文史介绍,能够有更高视野的观察上升,具有全国意识和国际眼光,既有散章的缀合单篇,又有组合的整体研究。


  四、求存游学奋发精神宝贵财富──学术缘起与学术经历

  钟永新具有这样吃苦耐劳、爱惜传承家乡盐业与蜀学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秉性,是跟祖上传统戚戚相关的。钟永新的先辈是六百多年前(明朝洪武二年)从湖广移民来川,到达今天自贡这方故园,祖辈多是自贡盐场烧盐挑卤的盐工或技工,是没有任何关系背景可依的平民百姓,家族兴旺、个人职业主要得靠自己勤奋努力得来。他创造了“技艺求存”和“游学考察”的传承方法,开辟了不断出新成果的文化人生,并且他的文化研究业已成为他人应用的资源和智慧。其学术缘起与学术经历,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和行之有效的参考。

  (一)不同城市文化的熏陶。

  1.自贡乡土文化的教育启发。

  自贡盐业史、地方文化史、民间文脉史,特别是富顺、荣县、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的风土人情、红色文化等构成的自贡乡土教材,像母乳一样养育了钟永新的文化秉性。

  2.绵阳川史课程的专业学习。

  在绵阳师范学院修学期间,钟永新受益于李白研究专家蒋志(吴宓西师时期的学生),获得了严谨的治学方法和敬仰文化先贤精神的坚定态度。

  3.成都省会城市的见闻淘书

  成都理工大学进修时期,钟永新置身于成都文化积淀深厚的大都市氛围和历代文化大师的遗风里,于是潜移默化又深入灵魂地牵引他在成都自修文史,取得斐然成绩。

  4.上海国际都市的视野拓展。

  浦东软件园工作时期,上海国际都市的风范和红色摇篮的哺育,让钟永新这位西南蜀中学子泛起求学的澎湃热情,先后游历过江南地区十多个名城古镇,更多地接受了江浙文化的胸径与思维厚度的深切影响。

  5.北京首都文化的资源优势。

  北京是钟永新游学时间最长的地方,长达十余年,转战清华大学、北京西山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积累和文化传播。北京作为首都的文化中心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底蕴的熏陶,增长的不仅仅是学识,更多的是科学方法、宽阔思维和文化力度。

  (二)多元专业职业的互助。

  1.历史教育的基础阅读。

  在绵阳时期,钟永新完整的学习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与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课程。尤其阅读到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历史研究》,更是催发和稳固了其史学素养。

  2.艺术设计的美学培养。

  钟永新爱好美术绘画的兴趣视角,与从事电脑设计的创意灵感等,这些现代艺术丰富和开阔了他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社会美学意义。

  3、教育培训的推广工作。

  在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做培训时,培训系列的教学原理及师资建构,北京西山书院、北京立身国学网多元文化思想知识交流的国学基础等,又强化了钟永新的文史知识和教育实践活动。

  4.社科研究的强大阵容。

  由于偶然机会,钟永新能够应聘考核进入社科机构工作,于是充分利用机会平台,积极主动参加及报道高端学术会议与社科论坛,同时主动参与学术编辑的栏目搜集,逐渐形成判断使用资料的自觉意识,近四年广泛自由的社科工作扩展了他的研究领域与创新能力。

  5.科技网络的时代特色。

  钟永新长期从事网络设计和网络编辑,还搜集了诸多网络数据库与网站专题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日新月异的现代传媒丰富和提升了他的认知思维,广泛的发表途径又给予了他分享文化成果、展示思维才华的大好机会与平等自由。


  五、结语

  十几年匆匆岁月在成都、上海、北京工作和游学,域外知识的积累和对家乡四川的眷爱,使他决心要为家乡、尤其是文史文化续尽职责。他在自身获得传统文化、先贤理论的丰厚滋润的同时,也为当代文化考察、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分门别类的文史讯息和思维策略,这是他继续奋勇前进的动力。2018年,他捐献给自贡市图书馆、北京懒人餐厅“蜀学专架”陆续开放,更表明了地方文化对他求存游学和文史探究的广纳认可和历史见证。


  (补注:本文刊于自贡市沿滩区作家协会主办刊物《沿滩文学》2019年第1期)


  参考文献:

  张晓峰:《英雄与历史——点评〈釜溪感旧录〉》, 鲁迅文学院《新创作》2006年第2期

  王明亮:《行走中国的文化梦想——自贡籍文化游学作家钟永新侧记》,《釜溪河》2018年第1期

  陈继东:《自贡文化需要更多民间使者》,《自贡日报》2019年7月7日

  钟永新:《麦克斯•穆勒与宋育仁的学术交往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第2期

  钟永新:《胡昭曦:我对蜀学和蜀学研究的认识》,《社科之声2•中国社会科学网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

  钟永新:《我主要是在那里沉思——黄枬森教授问学访谈记》,《哲学创新的一面旗帜——黄枬森追思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月

  钟永新:《李约瑟夫妇自流井考察钩沉记》,《抗战中的自贡——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6月

  钟永新:《文学名家视野中的自流井》,《文史杂志》2019年第3期

  钟永新:《蔡家堰的迷失——革命元老吴玉章故里寻访记》,《四川大学报》2019第741期

  钟永新:《中日甲午海战宋育仁《借筹记》故实 ,《巴蜀文献》第五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


  作者简介:王明亮,男,四川自贡人,助理经济师,自贡网视电脑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民间文艺》副主编。研究方向:民间文艺、乡土文学、红色文化。邮箱:893074448@qq.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