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永新
(一)缘起
我研究宋育仁缘起于2001年主办自贡在线文史频道网上自流井时,编发“自流井名人录”,开始接触到宋育仁,当时将其称为“报业大王”。后来先后多次参观考察仙市古镇大岩凼宋育仁故里,最近2017年10月份去过,那间最后的老屋和部分围墙还在。2008年就拜访过当时还存在的成都三圣乡幸福梅林东山草堂宋育仁纪念馆及宋育仁墓,最近2018年10月又去了趟,变化很大,正在修立交桥,宋育仁墓还在,不知道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此外我还实地寻访了重庆白象街宋育仁主编《渝报》的旧址(已不存),成都小南街宋育仁主编《蜀学报》的旧址(即尊经书院旧址,已不存)。
四川仙市古镇大岩凼倒石桥宋育仁故居旧址(2017年10月6日 钟永新摄)
四川仙市古镇大岩凼倒石桥宋育仁故居围墙(2017年10月6日 钟永新摄)
四川仙市古镇翰林故里牌坊(2017年10月6日 钟永新摄)
成都宋育仁墓及已毁于火灾的宋育仁纪念馆“东山草堂”(2008年3月7日 钟永新摄)
成都宋育仁墓现状 2018年10月16日 钟永新摄
(二)研究
由此我产生兴趣,开始撰写发表文章。2006年在清华大学做培训工作时,投稿后,在文史杂志《龙门阵》当年第1期上发表《宋育仁故里寻访记》,此文为多数人士知晓,后有移居英国的宋育仁家族人士哈拿女士联系到我,说她也读过,评价“文笔古风蔚然”,这也是我第一篇正式发表的文史作品。
《龙门阵》2006年第1期发表《宋育仁故里寻访记》
之后主要的撰述情况如下:
2011年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发表的第一篇算是学术研究的作品,即以宋育仁为题,缘起于2010年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查阅《论学》杂志时,偶然看到成都吕洪年所撰的《宋育仁先生事略》,文中吕洪年注明“麻翁”为约翰•穆勒,方才联想考证穆勒是谁,最后完成《麦克斯•穆勒与宋育仁的学术交往录》发表于《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四川思想家研究专栏”。
本文可作为本人的代表作,虽然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但在学术发现上较有新意,考订出“麻翁”为著名西方学者麦克斯•穆勒,从而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不久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网站“清代中外关系研究史”和“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专题转载,收录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11年 中国近代史论文目录(人物二•外国人)。
还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第4季度主要科研成果,2012年初在北京建国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走廊橱窗展示数月,同时还展示了本人另外两篇作品《宋育仁牛津访学轶事》和《“蜀学”圆桌谈》系列,使得经过此地驻足观看的诸多社科院学者有所了解,亦可谓得以在国家最高学术殿堂展示宋育仁和蜀学,故而伍松乔先生知道后,评价曰“前度宋郎今又来”。
后来本文还被四川大学王东杰在《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宋育仁卷》前言引用,被四川大学李晓宇在《岂有文章惊海外:辛亥革命前后宋育仁与西方人的交往》引用,被中南民族大学孙卫华、黄腾在《巴蜀思想家宋育仁研究述评》收录等。
《麦克斯•穆勒与宋育仁的学术交往录》发表于《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第2期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第四季度主要科研成果展走廊橱窗(2012年初 钟永新摄 北京建国门)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网站专题“清代中外关系研究”收录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网站专题“近世思想文化史研究”收录
2014年,我专门去河北南皮县参观拜访张之洞故里,一则致敬这位创办成都尊经书院,对巴蜀文教事业贡献巨大的人物,二则搜集张之洞和宋育仁的资料,然而张公祠里的展板几乎没有四川部分的介绍,在拜访南皮张之洞研究会副会长王玉良先生后,他说不太了解张之洞在四川的情况,我先介绍我对张之洞弟子之一宋育仁的研究成果,再告知多年前我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查到宋育仁挽张之洞的诗歌多首,待整理完后发给他们参阅。2015年我终于整理校订完成,发给南皮县,他们迅即在《张之洞研究》2015年总第11期首发《忧国与议学:宋育仁诗注中的张之洞》,次年又正式发表于《蜀学》第十一辑(巴蜀书社,2016年6月出版)和《自贡日报》2016年12月25日“史海钩沉”,题为《宋育仁与张之洞》,此算是张之洞及宋育仁研究史料的新补充。
《张之洞研究》2015年总第11期刊发宋育仁与张之洞
2017年,由于购买《宋育仁维新思想研究》,我看到后记里面作者董凌锋博士的电子邮箱,在感叹其求学生涯和矢志研究精神后,尝试发邮件联系采访董凌锋研究宋育仁的心得和编辑《宋育仁文集》的经历,最终合作完成访谈,题为《董凌锋: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宋育仁及其文化贡献》,刊于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的《蜀学》第十三辑和《自贡文艺评论》2018年第1期。
《蜀学》第十三辑刊发“宋育仁研究访谈”
《自贡文艺评论》2018年第1期刊发“宋育仁研究访谈”
此外,从2011年开始到2018年,我陆续在《自贡日报》《盐商文化》《紫薇诗简》《富顺诗词》等发表宋育仁为题材的作品近十篇,在自贡富顺地区为推动宋育仁研究起到了一些传播作用。
钟永新在《自贡日报》上发表的部分宋育仁作品
(三)策展
2008年和2018年我先后策划了两次宋育仁纪念北京展。
2008年12月,由于我写过《宋育仁故里寻访记》,宋光辉联系上我,介绍自贡将举行宋育仁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于是在北京寒冷的冬夜寓居在前流书店的我,突发奇想在北京也搞个纪念活动,并迅速策划开始实施,最后以北京新蜀堂基地名义与北京读易洞书房联合举办“消失者——纪念宋育仁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和读易洞思想沙龙,邱小石在豆瓣网发布展讯后得到许多关注,伍松乔的儿子伍奕先生后来告知,他就是从豆瓣网看到讯息告诉给伍老师,伍老非常高兴,赞誉川南文化后继有人,此外记得北京朝阳之窗网站好像也介绍过此次活动。展览得到文化学界一些支持回音,包括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杨早、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哲学博士陈壁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李玉峰、中国艺术收藏评论学者朱艳、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黄永等,部分资料被读易洞书房创始人邱小石出版的《时空恍惚》(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载入收录。
2008年宋育仁纪念展现场照片 北京读易洞书房 钟永新摄
2018年10月,我在清华大学西门附近水磨社区前流书店又成功举办“宋育仁先生诞辰160周年纪念北京展”,展览以“思想家”为主题,以展板和文献资料、研究成果为载体,勾勒出宋育仁的独特魅力,着重展现宋育仁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家之一的历程及贡献。展览内容分为生平篇、著述篇、思想篇、图像篇、评述篇、文艺篇、传记篇等。展览地点紧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关村科技园,学术科研气息浓厚,规模虽然不大,只是希望借此展览继续扩大宋育仁研究在首都及全国的文化影响,旨在抛砖引玉,发出蜀学声音,这也算了我的一个心愿,以后若要再举办,可能就是再十年后了吧,希望届时能有更大型的机构组织参与,比如宋育仁是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经科教习,学堂旧址在安德里总政大院里,建筑尚在,所以宋育仁也算是北京大学前身的教师,要是北京大学以后能办宋育仁纪念展或研讨会就更权威和隆重了。
2018年宋育仁纪念展现场照片 北京前流书店 钟永新摄
(四)心得
我的研究特色和心得体会主要体现在:着重一手材料,即新材料的发现。虽然我读过大学师范历史教育,但后来改行从事美术设计,并没有得到扎实规范的学术训练,所以只能侧重在文章新意方面有所突破,即从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来分析思考,当有了材料后,先大胆提出观点判断,再小心求证得出结论。
我还有些文章属于文化随笔、书话短语,类似札记形式,力求在简洁文本里容纳更多文化讯息,但不同于文学故事的创作编写方式,旨在言之有物,事有根据,多附录有原始资料。
当然我还应该不断学习和交流请教,努力提高研究与创作能力,争取写出更深刻更精彩的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
(五)计划
首先,若四川大学古籍整理所《巴蜀文献》第五辑正式出版时,收录我整理得《借筹记》的话,我准备在此基础上,把《借筹记》翻译成带有文学性的白话文,并争取能在文学类刊物正式发表,对这一经典作品有所传播。
其次,若武汉孙卫华博士申报的国家基金项目《宋育仁集》点校本顺利完成,能在2019年通过审核验收出版,拟对其整理研究的经历和感受做次学术访谈,以为祝贺。
再次,完善《宋育仁与成都》《国学大家宋育仁》等课题,尝试申报相关社科基金项目,以扩展写成相关专业文章或专著书籍,再为写《宋育仁传》做些资料准备。
钟永新《宋育仁研究随笔》(效果图)
2018年11月8日初稿 11月18日修改 11月28日增补
附录:钟永新宋育仁研究作品发表情况(含内刊)
1.《宋育仁故里寻访记》
《龙门阵》2006年第1期
2.《麦克斯•穆勒与宋育仁的学术交往录》
《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四川思想家研究专栏”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第2期
《盐商文化》2012年第2期(自贡市盐商文化研究会)
《紫薇诗简》2013年第4期(自贡市诗词学会)
3.《忧国与议学:宋育仁诗注中的张之洞》
《张之洞研究》2015年总第11期(河北南皮张之洞研究会刊物)
《蜀学》第十一辑(巴蜀书社 2016年6月)
《自贡日报》2016年12月25日“史海钩沉”(《宋育仁与张之洞》)
4.《康有为致宋育仁的两封书函》
《盐商文化》2016年1期(自贡市盐商文化研究会)
《自贡日报》2016年5月1日“史海钩沉”
5.《烛照中国史册的自贡三大家——刘光第、宋育仁、赵熙研究近著读后感》
《盐商文化》2017年1期(自贡市盐商文化研究会)
6.《董凌锋:中国近代思想历史上的宋育仁及其文化贡献》
《蜀学》第十三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年9月)
《自贡文艺评论》2018年第1期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宋育仁及其文化贡献——中国近代史专家董凌锋博士专访录》)
7.《宋育仁牛津访学轶事》
《自贡日报》 2011年11月11日“史海钩沉”
8.《宋育仁书话二则》
《自贡日报》2015年2月8日“阅读天地”
9.《蜀学大家不再隐于史海——〈宋育仁文集〉全方位展示其文化遗产》
《自贡日报》2017年1月15日“阅读天地”
10.《宋育仁与外国汉学家交往轶事》
《自贡日报》2018年2月11日“史海钩沉”
11.《宋育仁的富顺西湖诗》
《自贡日报》2018年11月18日“史海钩沉”
《紫薇诗简》2018年第2期(自贡市诗词学会)
12.《宋育仁遗著竹枝词》
《富顺诗词》2018年第3期(富顺县诗词楹联学会)
13.《釜溪感旧录》(《宋育仁故里寻访记》)
《沿滩文苑》2011年1期(自贡市沿滩区文化馆)
14.《蜀南钟子书评十五篇》(《宋育仁维新思想研究》书评)
《大公井》2016年第1期(自贡市贡井区作家协会)
15.《中日甲午海战宋育仁〈借筹记〉故实》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所《巴蜀文献》第五辑拟刊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