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新:【盐学研究】中国盐运文化史视野里的自贡盐井河(2020)
2021-10-27 20:14:56
  • 0
  • 0
  • 6

钟永新

(四川轻化工大学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内容摘要:盐业管理涉及诸多领域,有盐政、盐法、盐产、盐商、盐工等等,相关盐业技术、盐商群体等研究成果众多,对盐运(盐业运输)尚无较多关注,时有报道文章,缺乏专著及资料汇编。四川盐运史十分悠久,以自贡盐场盐井河为主要通道的内地运河在清代及近现代发挥出不可替代的社会经济作用,其历史文化值得传承弘扬。

  关键词:运河文化、自贡盐运、盐井河


导语

  世界文明史上因盐而名的地理名词屡见不鲜,四川地区即有大量保留盐业痕迹的地名,如盐井沟、盐井街等,同样还有以盐命名的山川河流,如盐井溪、盐井河。其中自贡盐场因清代尤其近代盐业繁荣发达。20世纪中期随着时代发展,疏通航道、修筑船闸,促使盐运畅通便捷,盐区内的主要河流釜溪河被取名为盐井河长达数十年,由此烙下深深的文化印记,衍生出种种与盐业文明有关的风物地理民俗文艺现象。

  当下对其形成发展的作用影响展开专题研究,有助抢救式的保护盐都历史人文,也为中国盐业史研究提供崭新的观察视野,进而成为中国盐运文化史及世界运河史册里值得书写记忆的内容题材。

  一、历史:自贡盐井河的特点作用

  全国同名盐井河的地方有数条之多。相比而言,自贡盐井河的故实和知名度素为时人称誉。今名釜溪河,其在盐运史上的辉煌贡献已载入史册,主要特点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特殊的四川地质构造

  釜溪河是自贡市的母亲河,近代时期称为盐井河,因运盐而得名。系四川沱江支流分支,全长73.2公里,经沙湾、沿滩、邓关至富顺县李家湾汇入沱江,再入长江,到东海(上海吴淞口)。

  据《自贡恐龙化石志》记载,釜溪河上游蜀光中学附近的罗湾曾挖出大量恐龙化石群(现存重庆自然博物馆),中游沿滩闸堰河边也有恐龙化石出现,此说明远古时期釜溪河一带就有恐龙出没,地形地质复杂,落差悬殊较大,因滩命名的则有重滩、仙滩、沿滩、簸箕滩、三梅滩、老鸦滩等十余地,沿河滩多密布险要,枯水时期难以行船。

  笔者2019年步行全程考察釜溪河两岸区域河段,可见沙湾、仙滩等地,怪石较多,河流曲折回转,形成多处宽敞平坝、回水沱湾。

  (二)独特的盐运文明印迹

  自贡盐井河作为名副其实的井盐之河,与四川井盐文化密切相关,沿河分布大量的盐业村镇及盐业遗址。釜溪河谓之盐井河,正体现在以水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且绵延数百年。已有数种盐运文化资源调查报告将“盐运”列为章节,收录到盐书掌故轶事。

  其文化印迹呈现出五方面的特点:

  1、为盐扩展,发展成完整意义的运河

  明清以前的富顺盐区主要集中在下五垱,属于釜溪河的下游一带,整条河流还未被定义为盐井河。至明代嘉靖年间自流井兴盛起来,再到清代近代两度达到鼎峰,由此从釜溪河起点双河口开始,整个河流扩展成为一条具有完整意义的全域盐运之河。

  2、因盐而兴,出现大量码头古镇村落

  数百年间,自贡井盐不断经船运出江到海,促进河运场镇聚落的发展,昔有三大码头(关外、沿滩、邓关)之称,及至出现诸多古镇古村古街,从而不断增加盐业文明原汁原味的特色内容

  3、以盐滋生,文学创作和民间艺术繁荣

  具体而言,因盐业运输,滋生出现数量众多、质量精湛的盐工号子、盐业歌谣及文艺故事,如二十四个望娘滩,充满生活气息,艺术水平极高,极有别于其他河流文化。

  4、与盐有关,孕育众多盐业物产与人物

  盐井河可谓是流淌的文明之河,相关地方名人与特色名产层出不穷,如太源井晒醋、盐都曲酒厂等。呈现明显的伴河而生的特殊文化。

  5、顺盐发展,推动现代技术生产和发展

  应时代社会发展,从疏通河道便于井盐运输,再到抗战时期改革盐道,新修筑闸工程,提升河面,改变险阻,从而缩短时间得以提高数倍运力,由此一举提升盐运运河质量。

  (三)现代的堰闸水利工程

  清代及民国初年绘制的自贡老地图将该河标为荣溪或井河,直到抗战期间的地质街道图与筑闸调查报告里面才注为“盐井河”。乃因此时期盐井河重大的水利工程体现在新修筑在釜溪河上的三座大型船闸,带有明显的时代历史特殊背景。

  筑闸颇费曲折,选址分别位于上、中、下游,修成以后举办过盛大的通航活动,时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社会关注度较高。筑闸汇集当时优秀的工程师团队,从前期测绘调研总结到修建完成运输皆体现出施工团队的群策群力,从资金投入到实施效果来看作用突出明显。其工程建设意义后被《古今交通拾趣》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8月》专节收录,称许沿滩船闸是“解放前,国内最大的一座船闸工程”。

  (四)丰富的人文历史地理

  从古荣溪到釜溪,再到井河、盐井河,现名釜溪河(也有釜江之谓),总长度不过一百余里。而与同名的盐井河流相比,自贡盐井河的人文历史地理尤为突出,如双河口至毛家坝一带是自贡市发源地与核心文化区之一,该区域明清时期盐卤井盐资源集中,进而推动从设镇到发展建市。

  同时,盐井河区域内古今历史、名士人物、地名故事等目不暇接,从上游出发,顺河经重滩、仙滩(仙市古镇)到中游的昇平场(沿滩),又成为一处文化富庶之地,沿滩场区域内犀牛口的汉晋古墓、德国柏施曼一百多年前留下的中国盐河小镇影像、同生元黄府与张恨水、丰子恺文化名流的故事,再到现在盐运古街(河运小镇)延续成为奇特的盐韵古风。

  从沿滩过古井(詹井、王井、徐家井、太源井),接续穿井而过到邓井关,为盐井河下游水域。其中盐井河的最后一个大镇邓关,两岸出现多位文人、画家、演员、作家、工匠、袍哥等,乃一处水码头江湖文化浓郁之地,至今作为盐运关口的重要之地,其仍未被历史淡忘消失。

  (五)鲜明的发展地带

  无论大江小河,历史河流依然奔腾不息。盐井河虽已改为釜溪河,不再彰显出“盐”对这座城市的依托意义,沿河地区却因积淀深厚、环境良好成为自贡经济文化发展的投资热土与后劲之地。

  1)文化旅游方面

  行走河滨地区既有自贡文化的经典体验项目,如古镇旅游带,釜溪夜游、釜溪步道等,上游则有新建设的双河口湿地公园、自流井老街文化区、釜溪文创公园,中游有自贡花海、仙市古镇、百胜客栈、沿滩盐运小镇(昇平街古盐街)、詹井农业观光园,并将延伸到下游的邓井关(已有滨河公园)。

  2)经济园区方面

  沿河分布着东部新城南岸科技园、高铁产业园、板仓工业园、沿滩工业园、富顺晨光园区等。由是,高新科技力量不断推动古老的盐井河继续焕发着新发展新气象。

  3)教育学校方面

  包括多所高校职校:卫康院、职业技术学校,交通物流学校(拟),以及蜀光中学、自贡十四中、衡川学校等皆选址位于或临近釜溪河沿岸。

  此外,自贡高铁站(自贡站)选址新修在釜溪河畔姚坝,一路上高铁大道新桥接连跨越釜溪河,寄寓着自贡历史地理和未来科技社会交相辉映的美好灿烂前景。

  二、展望:自贡盐井河文化的保护思考

  基于盐井河卓然于世的文化地理特点,不断展开釜溪河河流文化史的研究创作正契合国家级历史名城自贡市的形象内涵需要,同时对釜溪河的生态治理也有较大的保护推动作用。

  (一)保护盐井河生态文化,盐运研究到盐运陈列

  盐井河是盐都自贡盐史的承载见证之一,保护措施首要便是全力保护全域整条河流的生态文化链,形成类似京杭大运河、长江文化公园等保护意识。并将盐井河作为一个重要的盐业课题开展研究,调查汇集沿河各地的历史风情,乃至采用类似京杭大运河申遗方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体现出盐井河文明的文化时代意义。

  现正在推动建设自贡市盐运历史文化陈列馆,李贵阳先生整理编写有“自贡盐运陈列大纲要点”,类似一部简约版的自贡盐运史,可在此基础上汇编成册,有助弥补自贡盐业史研究“盐运专题”的部分空白。

  具体包括:盐运文献资料整理、盐运文化项目建设、盐运文化遗产申报、盐运文化故事搜集、盐运文化课题研究等。

  (二)推动盐井河活态利用,釜溪步道到文旅融合

  古有云“上善如水”“水利万物”,河流的生命力在于自由流动发展,返观人类文明历史亦然。故而盐井河保护和利用宜从新活态、新生态、新形态三种方式与时俱进,既顺应民生社会需求,又成为文化城市史的血脉纽带。

  1、新活态

  今日盐河运输不复再有,盐井河失去盐运功能,而其仍是滋养自贡城市活力的文化源流之一,所以采用活态文化展示,包含如健身步道、复合文创园、盐运历史展、盐船体验游,将盐井河文化区串连一体,使之生发出当下的历史新动力。

  2、新生态

  进入21世纪科技时代,社会不断发展,物质更为繁荣,生态环境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力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已经成为文明尺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同时河居、湖居生活被日益推崇。盐井河即是生态河,以之为依托的生态旅游及居住社区日益成为未来生活可期的范式之一。

  3、新形态

  除着力开展研究创作之外,加强充分利用河流文化价值的当务之急还在于文旅的综合实践应用。比如扩展成为全程的釜溪盐运之旅,早在抗战时期,自流井知名作家王余杞就与时任教于蜀光中学的王冶秋(后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从毛家坝坐船前往王家坝(河底坝),叹为奇妙之旅,而今已有釜溪夜游船、水上灯会节、古镇文化节等,亦算釜溪河文化再兴的新形态。

结语

  目前以“溪河湖海”为研究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时有推出,成为古今文人书画家们倾注情怀与抒发哲思的关注内容。在学术研究层面也陆续得到专业视野的比较探讨,如莱茵河与长江、大运河文化等。

  蜀地风物名胜与人才俊杰多带有“蜀山蜀水”的鲜明特质,四川自贡则以沱江、釜溪、旭水等为水文化的鲜明气息。从清代到近代,釜溪河转变成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盐井河,其历史成就与璀璨人杰,整体构建起自贡文化底蕴及城市精神的维系所在。

  正如齐邦媛先生书写的近代传奇巨流河故事一样,盐井河同样继续闪现着在中国运河史上,西南小城自贡贯通古今城市文脉与负重前行开拓进取的五彩光影。


  参考文献:

  1. 整理盐井河航道工程计划大纲(华北水利委员会抗战期中工作报告,1941年)

  2. 川康盐务管理局工程处整理盐井河航道工程概略(朱宝岑,1942年)

  3.整理盐井河航道工程之价值(李湘筠、《盐务月报》1943年第16期)

  4.盐井河自动扉坝之理论与实施--财政部盐务总局(郑厚平,1944年)

  5.抗日战争时期的自贡沿滩船闸(梅真、《古今交通拾趣》、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


  2020年11月11日初稿,2021年7月19日修订

         抗战时期自贡盐井河闸堰之金子凼离堆闸

(注:原貌已不存,2015年,钟永新摄)


  抗战时期自贡盐井河闸堰之沿滩庸公闸

 (2020年,钟永新摄)


  抗战时期自贡盐井河闸堰之邓关济运闸

 (2020年,钟永新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